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历史人物 >

魏征退居不忘君的典故

来源:历史人物  时间:2018-03-17 12:53:59

唐朝贞观七年(公元633),魏征(唐初政治家,580 - 643)申请辞去侍中(丞相)之职,唐太宗没有同意。他认为自己很需要魏征辅佐朝政,要魏征继续留任,而魏征恳求道:“方今天下英颜如林,无容痼疾之人。”经魏征一再恳求,贞观十年,唐太宗终于封他“特进”官衔(专门为开国元勋安排的闲职)。

魏征退居闲职之后,虽然只活了七年,但仍然时时关心国家大事,一如既往地向唐太宗直谏。这段时间共上奏疏五十余道,是他一生中上奏疏的四分之一以上。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打算修造洛阳飞山官,魏征忠言劝阻,告诫唐太宗要避免重蹈隋炀帝自取灭亡的覆辙。唐太宗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魏征的意见,取消计划,精心治国。

当魏征发现朝廷有腐败现象时,及时告诫唐太宗:“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骄奢放逸,莫能善其终。”并提出“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著名论断。

贞观十三年,魏征将他所作的《十渐克不终疏》呈给皇上,文章从十个方面向唐太宗指出要防微杜渐,保持民富国强,天下太平。唐太宗大为赞赏,并让人把它写在屏风上,以便随时检点朝政。

在魏征晚年的最后两三年里,他依然关心国家的兴衰,他认为放手任用贤才,是国家兴旺繁荣的希望,因此,在他心中经常思考着人才问题。他对当时的用人状况很不满意,尖锐地指出:“国家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憎而不知其善,爱而不知其恶”,如此下去,国家将面临着危险,国君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慎之又慎。

在魏征病危之际,仍关心用人对朝政兴衰的关系问题:“天下之事有善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他怀着对国家无限忠诚和忧虑的心情对唐太宗说:“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化矣!”

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十分伤心,他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深感国家失去了一个栋梁之材,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袁世凯为什么不肯到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为什么不肯到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

1911年,清王朝在武装举行的双十起义(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

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为什么四迁其都

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为什么四迁其都

明末,东北建州的女真人重新崛起。其领袖努尔哈赤于1583年开始...

忽必烈在北京建都的原因是什么

忽必烈在北京建都的原因是什么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进攻南宋时死于四川。忽必烈在王位争夺...

金完颜亮迁都中都对后世的影响

金完颜亮迁都中都对后世的影响

金是位于契丹东部松花江地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原附属于契丹...

大禹治水的前前后后

大禹治水的前前后后

禹因为鲧用堵法花了9年时间,水未治好,水害仍然不止。于是禹...

鲧为什么要用筑堤的方法治水

鲧为什么要用筑堤的方法治水

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是天下出现洪水后,尧在四岳的推荐下,命鲧...

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有关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各民族与国家的历史发展,大多依靠各个时期的文字资料记载。...

曹操赤壁之败的原因是对地理形势的忽视

曹操赤壁之败的原因是对地理形势的忽视

曹操在扫平北方群雄(只剩下关中与西凉的马超、韩遂),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