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斩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鸟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伤心无后期。
湘灵虽说识字不是很多,可也能听懂其中的意思,立刻满眼含泪,哽咽不止。
这首诗把离别之苦、暗别之痛写得入木三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对有情人只能偷偷地相爱,离别之时只能“不得哭…不得语”。其实,“不得哭”比哭出来不知要痛苦多少倍,“不得语”比说出来不知要悲伤多少层。在封建礼教的包围中,他们没有飞出笼子比冀双飞的自由,实际上他们就是被封建礼教这把“利剑”斩断的“连理枝”,结局只能是“彼此伤心无后期”。
白居易的母亲见他整天痛苦不堪,心里也十分难受,决定移家洛阳。
寒冬,白居易一家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此时此刻,他脑子里满是湘灵的影子。每走到一块高地前,他都要跑上高地向东眺望,天气奇寒,泪水都冻住了,白居易也不管不顾,只是一个劲地往符离的方向望。白居易仿佛看到湘灵也站在村子西边的大土堆上一个劲地向他望,脸上的泪水同样冻成了一道道的冰条条。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是白居易任校书郎之职的第二年。白居易趁着游览徐州的机会,专程来到符离寻找湘灵,经打听才知道湘灵一家早已搬到邯郸,具体在邯郸的什么地方并不清楚。
白居易顾不得那么多,急忙赶到邯郸。他走遍了邯郸的大街小巷,始终没有找到湘灵。白居易痛苦极了,一个人躺在旅店里不吃不喝。冬天夜长又冷,漫漫长夜里白居易碾转反侧,往日里与湘灵相处的一幕幕都浮现在他的眼前,潜别与暗离之痛吞噬着他的心,于是一苜《冬至夜怀湘灵》的诗便从心底生成: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元和三年(808年),三十七岁的白居易与杨汝士之妹成亲,但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仍然不减。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回渭村为母丁忧,心情本来就不好,加上秋雨连绵、夜色黑暗,令人更加沉郁烦闷。此时此刻,白居易不由得想起了不知在何方的湘灵,一首《夜雨》脱口而出: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白居易在被贬江州时,已经四十四五岁的他还是没有忘记湘灵。在被贬的诏书下达后,第二天就必须启程赴任,白居易匆匆离家,连妻子都未来得及带。但是,却把湘灵当年送给他的那双鞋带在身上。夏天,翻晒衣物的时候,白居易还特地把鞋子拿出来晾晒。看到这双满含着湘灵心血的鞋子,白居易百感交集,想到二人相约像鞋子与鞋带一样,永远在一起,而如今却不知湘灵身在何方,只能不住地感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