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青莲寺坐落在晋城市东南 17公里的硖石山中。这里群山巍巍,风景清幽,古老的青莲寺背倚起伏的山峦,面临滚滚丹河,脚踏陡壁,右临深涧,秀丽而又险峻,被古人称为“晋魏河山第一奇”。
古青莲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3年),唐懿宗八年(公元867年)赐名“青莲寺”。寺内北大殿内有文殊、普贤、释迦牟尼等彩塑七尊,都是唐代作品。这些彩塑形象丰满,体态自然,底纹流畅,头饰简洁,体现了唐塑的风格。古寺南大殿内的唐碑,刻写了当时讲经的过程,是唐代寺院的写实作品。古寺之东有座明代砖塔,当地人称之为“无影塔”,颇似五台山的喇嘛塔。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青莲寺的传说,最有代表性的是“掷笔台”和“母子柏”的传说。
掷笔台,在新青莲寺的东峰,它长宽约丈余,四周陡峭、如切如削。据说这是青莲寺的创始者慧远禅师掷笔的地方。慧远是北齐名僧,他从小出家,24岁时已遍游四方,满腹经纶,曾在京城长安讲经,名声大震。后来,到这里建了古青莲寺,专心著述经书。经书写完之后,他掷笔于石台之上,腾空而化,台上只留下毛笔、贝叶经文和法衣。
母子柏,挺立在新青莲寺大雄殿前。两株并生的柏树,一株已枯干叶落,饱经风雨洗蚀,树身已裂开缝子,但依然笔于挺直,刺人云霄。另一株枝繁叶茂,紧紧依偎着老树扶摇直上,树身超过了老树。两树一老一小、都有数丈高,人们仰起头才能看到树梢。
民间相传,寺院内原来只有老树,因年代久远,快要枯死了。寺院方丈决定将它锯掉,并安排小和尚备好绳索、大锯和板斧,准备第二天天一亮就动手。不料,一夜之间,紧靠老柏根部,竟然窜起一株与它齐高的新柏。两树枝叶交错,若母子相抱,树上还流着清清的泪水。
方丈一见,忙令众和尚跪在树前,念起经来。人们说,这株小树就是老树的儿子,它为了保护老母,夜间拼命生长,并流着眼泪向人们哭诉哀求,不要把它的母亲砍倒。方丈为小树的孝心感动,决定不再砍伐,并每天念经祷告上天之灵,保佑柏树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