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的交通工具多为马、牛、驴、骡、骆驼和木轮大车。维吾尔族的祖先高车人的名称即来源于当时他们常用的交通工具——高轮大车,今鄯善连木沁山沟中仍有车辆岩厕,形象地记载了古代维吾尔族所使用的这一交通工具。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考古资料证实这一地区自古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匹和车辆,出土实物显示,当时的车辆十分简单:由一块木板和两长块木料(作辕)组成,拉套的牲口就套在车辕之间,有两个轮子和一个轻便的车顶篷。当时也使用牛和毛驴,而大规模的商队运输则基本使用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
《梁书•高昌传》也载高昌出良马,当时高昌入朝中原也以马为贡品。马主要用于战争和运输,有“远行马”和“近行马”之分。高昌延昌时期交通工具中还载有“近行驴”之目,可见适宜近距离行走的驴也是当时常用的交通工具。体壮劲大的牛也常用来套车拉薪运物,称为“远行车牛”。高昌王麴文泰送别玄奘,托以“果味两车献叶护可汗”,似乎就是用这种车来完成任务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疆,极具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当属“六根棍”了。这种车的车架由比铁锨把儿略粗的六根棍组成,所以称之为“六根棍”。这种车由一匹或两匹马拉,共有四个轮子,车身低,重量轻,速度快,因而当时很受人欢迎。如今这一车形有了很大的改观,为了显示民族特色,车身装饰得非常华丽,尤其饰马身上的套具更为讲究,一般全部用牛皮制作,上面镶有金属铆钉,脖子上系有一二十个大铜铃,再加上马蹄“得得”的声音,乘坐其上,颇能体验一番悠然自得的塞外风情。
如今在维吾尔族农村赶巴扎或搭载游客多用一种维语称为“买派”或“哈热瓦”的驴车。这种车很有民族特色,小毛驴的笼头上带有人工制造的小花,驴脖系有铜制的铃铛,跑起来会发出一串串有节奏的响声,十分悦耳。车身与驴之间竖有隔架。早先隔架多为简单的人字行木架,现多为铁制的折成各种花饰的拱形铁架。车身为平板,一般铺有毛毡或花毯,车身两边还有可供乘坐者搁脚的踏板,车身卜则支有遮阳的篷布,多为红色或其他鲜艳的颜色,边沿都装饰成锯齿状,十分有民族特色。每逢节假日或巴扎天,成百上千辆驴车沿着公路欢快地奔向目的地,煞是壮观。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驴车更是来疆旅游者必要乘坐的特色交通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