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丧葬习俗历经元、明、清各朝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其核心——灵魂不死的观念始终没有变。
蒙古族的丧葬习俗有天葬、火葬、土葬等三种形式,个别地区还实行水葬、石葬。
天葬。是蒙古族的传统葬式。人死后,亲属,亲友一边哀痛哭泣,一边脱去死者原来身上的衣服,以白布或白绸紧紧缠绕死者身体,然后按照喇嘛的旨意,把尸体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请喇嘛念经超度。数日之后,如果尸体还完整无缺,又请喇嘛念经祈祷,求其早日消灭。待尸体被鸟兽吃尽了,家属认为对死者尽到了义务,并高兴地认为,“死者进到极乐世界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把死者放在牛车或驼、马背上,让其在高低不平的荒野和深山空谷中奔驰,尸体所坠之地即为葬地,也不掩埋,只是用土块或碎石把尸体圈起来,等待死者被鸟兽吃尽,家属才算放心。
火葬。即以火焚尸,多是王公、贵族、大喇嘛等有钱人的葬俗。人死后,脱去死者的衣服,以白绸裹其身,然后按照喇嘛的旨意,把身体放在某一个地方,随后不停地念经。五天之后,由子孙亲友一同把尸体抬到车上,驱车到旷野,并留下几个人照顾。十四天后,把死者生前爱玩之物连同尸体一起投入烈火中焚烧。焚烧后,由家属捡拾骨灰放入瓦盆、瓦罐中,或安放于自家坟地,或寄放在寺庙中,以示永远纪念。贫苦牧民也有采用这种葬法的,但只限于患痨病或产后病死的,仪式也简单得多。
土葬。多见于半农半牧地区,与汉族土葬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与汉族的土葬相比,蒙古族的棺木分为坐棺和卧棺两种。其坟墓形状也与汉族不同,有的地区呈塔形。清代,王公贵族葬礼仪式十分讲究,拿停柩说,在王府就要停放较长时间,其陵地内专设守陵户,陵户多少,按爵位高低而定。
蒙古族的葬俗受喇嘛教影响很深,多具有宗教迷信色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葬俗也越来越简单,天葬、火葬、水葬和石葬等十分罕见了,代之而起的是火化和土葬,礼仪节俭。葬礼结束后,死者家人摆殓席,相当于汉族的白“喜事”。城市中基本与汉族的现代葬法相同,火化之后,开追悼会,缅怀死者,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