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斯兰教的传人和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回族的清真寺,犹如美丽的瑰宝,遍布于祖国东西南北,受到人们的重视。
回族的先民由于分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定居以后,因地理环境和建筑材料有别,以及受中阿文化的影响,其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式样丰富多彩。从建筑艺术风格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阿拉伯式风格;二是中国传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三是阿拉伯式和中国传统古典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不管什么风格的建筑,都直接影响了回族清真寺的建筑艺术,充分表现了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建筑艺术风格,足以使人感到一种美的享受。
自唐、宋至元初六七百年间,我国回族修建的清真寺,基本上都保持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20世纪80年代以来修复和重建的清真寺,大多也都采用了阿拉伯式建筑艺术风格。大殿顶脊多为半圆拱形,邦克楼为尖塔式。其内外装饰更富有阿拉伯特色。
以怀念穆罕默德圣人取名的广州怀圣寺(俗称光塔寺),由光塔和寺院两大部分组成,其造型特别优美,尤其是该寺光塔高达36米,塔表为圆形灰饰,远望如光洁的银笔,别致壮观,直上苍穹。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建造的泉州圣友寺,采用了中世纪阿拉伯普遍流行的建筑式样,礼拜殿四壁为花岗石所砌,东西正门为尖拱形,西墙左右还有六个小壁龛,嵌有阿文石刻《古兰经》警句。据记载,该寺原来大门也由花岗石砌筑,尖拱形门楣,门楼顶部有宣礼尖塔,明万历年间破坏于地震。
在西北地区,这种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也有不少。如银川南关清真寺、兰州西关清真寺和新疆的一些清真寺等。这些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其共同特点为:都有高耸的尖塔,半圆形拱门,有绿色圆形拱顶,顶上有一弯象征伊斯兰教特征的新月直冲蓝天,周围有若干小穹顶环抱。寺内墙壁、窗棂、屋檐相连。大殿内的“敏白尔”(讲台)、“米拉哈布”(凹壁)都富有精美的工艺造型。新疆地区的清真寺在石膏雕花艺术、天花板的装饰及木柱头、木柱脚的雕饰和边饰壁画上,都表现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