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一词初见于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中国古代马戏和现今所说的马戏含义不同,现今马戏是各类驯兽表演的代称,而古代马戏则是指马上的各种技艺及驯马表演。
三国时,马戏表演已经很普遍。唐朝时,马戏表演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其中“透剑门伎”尤为精彩。“透剑门伎”就是地上倒插刀剑,间隔分成几级,有如房椽,寒光闪闪,使人望而却步。表演者驾乘小马,奔腾跳跃,飘忽而过,人马无伤。
宋朝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详尽记载了马戏出场的形式、表演内容以及结束程序等十八个节目,即引马、开道旗、拖绣球、惜柳枝、旋风旗、立马、骗马、跳马、献鞍、马上倒立、拖马、飞仙膊马、镜里藏身、赶马、绰尘、豹子马、马轮重物、马上舞大刀或双刀。内容之丰富,技艺之高绝,空前绝后。
明朝马戏,其制一人骑马执旗引于前,一人驰骑呈艺于马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腾掷矫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后乃为胡服、臂鹰、走犬、围猎状,终场俗名曰“走”。明朝马戏的内容前一部分是学取宋朝马戏之制,其后是益心健身固猎之游戏,是马戏和围猎相结合的形制。
明朝以后,大型的马戏演出逐渐衰败,由国家艺术转退于民间,成为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