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史学参考 >

我国历史上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

来源:史学参考  时间:2020-02-17 19:41:52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人才选拔制度

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即察举制,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两汉的察举,主要是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以孝廉为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们也常说“举孝廉”。

隋文帝创立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解决了汉武帝时“举孝廉”的人才推荐制度。当时的“举孝廉”相当于“文革”中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文革”中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让一些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人一夜成了“大学生”,造成我国一度出现人才的断层,导致我国科技水平和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粉碎“四人帮”后不得不恢复高考。“举孝廉”则演变为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把一些既不孝,又不廉的土豪劣绅的公子哥推了去当了官,老百姓讽刺这种现象是“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考试通过考试,把范围扩大了,不仅出身名门的文天祥当了状元,后来还成了民族英雄,他的《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了爱国主义的警句,连家境贫寒的白居易,靠兄嫂抚养大的韩愈也中了进士。正是白居易有着贫困的生活经历,才能写出反映烧炭人生活困苦的《卖炭翁》。正是韩愈出身贫苦,才能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写出“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这样优美的文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腕人物。据统计,在科举时代,通过考试入仕的平民,武则天时为25%,宋朝为40%,明朝为50%,1412年竞达84%。科举制在近代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举考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特别宋朝以后,科举考试固定为以儒学为基本内容,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为标准答案,结果培养和选拔了一批啃烂了四书五经,出口成章,引经论道,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被清代申居郧在《西岩赘语》中讽刺为“能读不能行,所谓两足书橱”(两足书橱:比喻学问广博,但不能运用)的书呆子。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是哪十国

五代是代表该时段中的北方5个政权。可是,当时的南方则出现分...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三国时期形成联合抗曹局面的地理因素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意欲南下统一中国之时,南方益、荆、扬三...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魏蜀吴三国鼎格局是如何最后形成的

曹操南下荆州,促进了孙、刘两家联合对曹。赤壁之战,曹操的...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三国后期为什么北方能统一南方的吴、蜀

从占有的地域来说,魏占有全国13个州的9个州,而东吴只占3个,...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古玉门关与阳关的地理位置与现状

过去读诗时,每读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羌笛何...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发展壮大的历史背景

晋商在我国明、清两代的商业活动中,特别是票号的发展中,起...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古代都城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我国从秦汉开始,首都大多在现今的西安,而后逐渐东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