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
庆父,又称仲庆父或孟氏,是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鲁桓公死后,庄公继位,32年后生了病,因夫人哀姜没有生子,无嫡嗣只好从庶子中议立。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即庆父、叔牙、季友,庄公找几个弟弟征求意见。叔牙与庆父是同母兄弟,关系很好,叔牙推荐庆父做继承人。
但之后庄公发现他俩有阴谋,便单独找季友商量,季友建议由其姨娘孟任生的儿子姬庄继位。庄公姬同在娶孟任时,也曾允诺立为夫人,但始终未立,于是姬同也乘机同意由孟任生的姬班继位。同时,庄公姬同在季友帮助下除掉了叔牙。当年8月,庄公病故,姬班继位。庆父很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暗害了姬班,另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儿子姬开继位,为鲁闵公。公元前660年,庆父指使亲信又杀害了鲁闵公姬开,欲自立为鲁公。
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端荒淫无耻,横行无忌,造成鲁国极大灾难。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鲁闵公回去后,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在庆父作乱期间,季友领着鲁庄公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掉庆父,拥立姬申。国人响应季友号召,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姬申得立为国君。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将其杀死;哀姜是齐国公室之女,齐桓公知情后很气愤,将哀姜从邾国召回后废掉。此后,鲁国人借齐国仲孙湫的话喊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