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成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有两大源头:书面语和口头语。
从书面语言中得来的成语,又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来源于古代典籍和其他的现成语句。如“一刻千金”这一成语,就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春夜》诗:“春宵一刻直(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一种是来源于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一个寓言,“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里的寓言故事。
再一种是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如“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僖公》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这一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等。
除了来自我国书面语言外,我们常用的成语中还有来自国外书面语言材料的。比如“火中取栗”来自法国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等等。
比如“火中取栗”来自法国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等等。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成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人民的口头语言的;还有些成语则带着明显的通俗性,不见经传只在晚期通俗作品中出现或在人们口头流传,如“信口开河”、“虎头蛇尾”、“南腔北调”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