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别不同,服饰民俗不同。自古至今,男女性别在民俗上就有重要区别。在信仰习俗上,认为男为天,女为地;男属阳,女属阴;男主外,女主内等。在服饰习俗上也有重要差别,上至帝王官室,下至平民百姓,在服饰上都是有区别的。古代公卿、王侯、大夫、士的夫人就有明显的标志。女性也有不同级别的服饰。在古代民间,男女都穿裙,到后来,男子淘汰了穿裙的习俗,直到现今,唯女子才穿裙子。西南少数民族的妇女,以穿裙为主,保存了女服的古俗。
(2)年龄不同,服饰民俗不同。人一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差别也很大,服饰也随之具有不同的类型。古时男子以20岁为界,在20岁之前,有穿短衣、穿开裆套裤的习俗,以便活动。20岁行冠札,告别少年时代。在我国农村,至今仍存在小儿穿开档裤的习俗。在色彩方面也存在很大区别,花季少女穿红着绿、襟飘带舞,垂暮老年则穿“老人装”。
(3)职业不同,服饰民俗不同。各种工匠有其独特的服饰。僧人道士有袈衫等服装;猎人多穿耐磨耐寒的皮衣;医生为“白衣天使”;厨师头戴白色高帽;工人有工作服;军人、警察、法官,各有自己特色的服装;宫廷、官场有等级森严的各种服饰。服饰的职业特征,是服饰习俗的重要标志。
(4)地位不同,服饰民俗不同。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使得服饰习俗产生很大差别。以j日时“貂蝉冠”为例,它不仅是武冠,同时也是王室近侍、身份贵胄的人所戴的盔帽。古时有“锦衣”“布衣’’‘‘丝绸~葛麻”之别,标志着人们的贵残贫富,纵使衣料相同或相近,式样上同样有等级高低之分。鲁迅笔下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是典型的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形象。在当今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级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服饰方面的等级差别正在逐渐消亡。但特殊行业还需要讲究服饰特点,如警察、军人等,而且仪表讲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一。
(5)用处不同,服饰民俗不同。人的服饰往往要受到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制约。以个人生活需要分类,有内衣、外农、单衣、夹衣、汗衫、背心等;以个人生产活动需要分类,有便衣、工作服、礼服;以礼仪角度分类,又有婚、丧、寿、节等各种节日专用服饰。比如旧时婚礼,新郎穿长袍马褂、戴礼帽,新娘则以凤冠、霞帔、戴“福”等为礼服。这些服饰除婚礼外,平时是不穿戴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服装,只在从事某项工作时穿戴。诸如农民的蓑衣、斗笠,潜水员的潜水衣,宇航员的宇航服,矿工的灯帽,骑车者的安全帽,还有塑料雨衣,都说明不同的服饰具有各自特殊的用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