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在《离骚》中有名正则,字灵均一说。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楚辞体”的创立者。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据《史记•楚世家》载,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周成王时,季氏曾孙熊绎受封于楚,传至熊通,即为楚武王。武王之子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屈姓成为楚的国姓之一。自春秋以来,楚国的很多高官显位都由屈氏担任。
屈原一生的活动与当时的历史变革密切相关。随着周王朝的统治日趋没落,各诸侯国各自为政,竞相争霸,楚国在动荡当中成为了新兴的大国。在七国并立的时代,秦、楚的实力最为强大。
屈原辅佐楚怀王时,七雄间的征战已经如火如荼。屈原最初很受怀王重用,负责国家政令的起草,推行变法,并作为使者两度出使齐国。怀王也想有一番作为,因而支持变旧更新。然而变法必然会触及到贵族重臣的利益,因此一些大权在握的官员极力反对变法。
当时,在朝中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向怀王进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言其目中无人、居功自傲。怀王听信谗言,开始疏远屈原。
与守旧贵族的斗争,除了利益纷争外,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认为应联合齐国,抗击秦国。怀王一度采纳了屈原的主张。在屈原被疏远之后,秦派张仪游说楚国,以土地诱惑其与齐国断交。怀王垂涎秦国的土地,果然绝齐亲秦。然而断交后,秦没有兑现诺言。怀王恼羞成怒,出兵伐秦,结果因孤军作战被打得大败。受形势所迫,怀王再派屈原出使齐国,希望修复邦交。
不久,秦昭王提议两国联姻,要求与楚王会面,屈原力谏不能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听从儿子子兰的话终于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最后客死他乡。屈原则被逐出朝廷,流放到了汉北地区。
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任弟弟子兰为令尹。当时国人都怪罪子兰劝怀王入楚,同情屈原。子兰于是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进言诽谤屈原。顷襄王盛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了更远的江南地区。
屈原辗转在沅、湘一带漂流了近十年。最后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