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历史研究 >

气候变化对中原文化中心迁移的影响

来源:历史研究  时间:2018-11-03 20:25:22

历史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中原文化的中心在河南的中西部地区,例如,夏代的活动中心区域在今天的登封、禹州附近,夏都阳城就在今天的登封告成。商代的都城先是在现在的偃师,后迁到现在的郑州,最后迁到现在的安阳,这些记载已被现代考古发掘所证实。

周武王克商建立西周政权,虽把国都定在关中地区,但周公按原来的计划,在东方修建洛邑(今洛阳市东),以加强对东方殷遗民的监督,并把殷朝的手工匠连同当时的知识分子迁移到洛邑集中看守。同时,又在洛邑以西(洛阳市内)修建王城,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由此看来中原仍不失为中原文化的中心之一。

到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雒邑(今洛阳),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地区遂又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持续到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历时515年。

秦、汉时代,政治文化中心曾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致说来,西汉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关中地区,东汉以后,不论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都在中原地区。东汉时期国家在京都洛阳设立太学,在校学生多选万人。

据古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在距今8000~4 0000年的这段时期内,中原地区的气候为全新世气候的温暖湿润期,年平均气温较现在气温高3~4℃,降水较现在多150~200 mm,整个中原地区为北亚热带气候景观,加之豫西地区以黄土为母质形成的厚层肥沃土壤,便于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生产,因此在中原西部地区形成了奠定中原文化基础的发达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豫西便成为当时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中心。

距今四千年左右,全球气候向干冷方向发展,中原地区西部因气候转向干旱而不利于原始农业生产,于是中原部族就向水热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地区迁移。以禹为首的华夏部族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和与周围部族的征战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夏王朝建都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丘陵盆地地区,使这里成为夏代中原地区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分别在偃师、郑州、商丘、安阳等地迁移建都,其中在郑州、安阳定都时间最长,因此以这两地为中心的周围地区一直是整个商代的文化中心。在郑州和安阳出土的商代青铜宝鼎,在型制和饰纹上都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是当时文化发达的集中体现。安阳殷墟出土的15万余片甲骨文,更是文化中心的直接反映,在这15万余片甲骨文中,已有近5 000个单字,目前可以识定的约1 700个。

从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早期开始,我国气候持续有约一二百年的低温时期,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今河南省中北部,其温度、降水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周人活动的中心地——陕西周原优越,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较周原雄厚,加之殷商虽灭,文化犹存,周朝统治者要借鉴吸收殷商文化进行统治,于是西周在定都镐京的同时又在今洛阳建立成周和洛邑城,把洛阳作为陪都对东方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治,洛阳遂成为西周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更是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上面曾经说过,就在十六国时期肇始之时,今陕西境内已经有鲜...

土木堡之变的前前后后

土木堡之变的前前后后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

德国军事顾问曾力助中国抗战

德国军事顾问曾力助中国抗战

据档案记载,抗战前夕,中国先后邀请过100多名德国现役或退役...

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1949年1月,刘亚楼担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

八里桥之战象征着游牧民族时代的终结

八里桥之战象征着游牧民族时代的终结

八里桥位于北京郊区,始建于明朝,原名永通桥,因为距离通州...

中国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

孔子的学生中真有七十二贤人吗?

孔子的学生中真有七十二贤人吗?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共...

孝庄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是真的吗?

孝庄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是真的吗?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孝庄太后的出生简介:她出生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