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北京没有妇产医院,妇女生娃娃时都在家,有时请邻居中岁数大的有经验的妇女助产,有时则是到街面上花钱请专职收生婆姥姥来家接生。
这种收生婆的正名叫“稳婆”,门口也有招牌,也就是商业幌子,写的是+陕马轻车,x氏收洗”。
收生婆的接生方法原始而简陋,卫生条件很差。剪脐带无专用剪刀,而是用做针线活的剪子,极易造成妇婴感染,婴儿常常因“抽风”而夭折,产妇也常因“产褥热”(北京土语叫“产后风”)而死亡。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是个小小喜庆日,要请亲朋好友来家吃“喜汤”——即过水面(面条熟了从锅里捞出来后,放进凉水盆里,过一过水,再盛进碗里,浇上卤吃)。这天要给婴儿洗一次澡,这种习俗叫“洗三”。
洗三的事仍由收生婆担任,这也是一项很郑重的仪式:将蒲艾、槐条等泡入温水中,收生婆一边用棒锤搅动,一边唱着祝福歌:“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小三儿小四儿小五儿跟着到。”祝愿本主家多子多福。再将新生儿放进那盆驱凶除秽的温水里,同样是一边洗一边唱:“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做官高;洗洗蛋儿,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洗洗脚,顶门立户挣元宝。”洗完了,再炙脑门,同样唱着陈旧的贺词,“三梳子,两拢子,长大了戴红顶子。”
经过繁琐的、不乏陈规陋习的“洗三”之后,娘家妈才能来探望坐月子的闺女,因为按旧俗来讲,“三天不见月子血,见血娘家穷如铁。”
管收生婆叫作“姥姥”,大概是因为帮助处于痛苦中的妇女把一个生命接到世界上来,其功德犹如再生母亲;对婴儿来讲,犹如外祖母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