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神气清静,可致健康长寿。“神”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所以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的状态。《内经》也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儋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所深化和发展。
三国时期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万全等在这一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还赋予了“静神”新的内容。他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
曹庭栋对“静神”的解释使清静养神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静神”实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及神用不过,正常用心,能“思索生知”,对强神健脑会大有益处;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
静神养生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如少私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就以练静功而言,其健身机制就可以体现出“由动人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常练静功有益于精神内守,而精神又是气功锻炼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