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上,左邻右舍、家庭成员之间,常有些鸡毛蒜皮的是是非非,并非是重要的原则性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装聋作哑,力避“三闲”——不听闲话,不管闲事,不生闲气,再不然就是“忍让为先”。因为那些是是非非,间接听来的不一定准确,亲自听到的也不一定清楚,亲眼见到的也不一定理解得客观、公正。
退一步讲,即便听清楚、看准确、理解正确了,为了避免矛盾扩大,也要明白“百忍成金”、“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只要无关大局,就不一定非要去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辩个是非,争个输赢。
忍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谋略,是一种毅力,它不是懦弱的表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日常生活中的夫妻争吵、邻居骂架,只要双方都能忍让一下,就不一定能吵得起来。“性急匆匆惹祸端,但凡为事要心宽。”如果大家都以忍让为先,我们的社会必将充满亲切祥和的气氛,人们必将过得轻松愉快。
人生历程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个人的荣辱、地位、待遇,除自身固有的因素之外,任何时候都不可否认有不同的机遇。因此,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性。你要想什么都公平,样样都合理,随时都万事如意,那是绝不可能的。这既是差别,也是现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现实,承认差别,恰如其分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站好自己该站的位置。只有对自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摆恰当了,即不过高,也不过低,才不会对国家、社会、他人提出不适当的愿望和要求。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现实一些,随时、处处都从低处着想,向高处努力,就会做到心理平衡,顺应自然,泰然处之。如若不然,仅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把要求提得高高的,把未来的日子想象得很美,结果出现在面前的现实却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就会感到意外、失望、不舒坦。那样,不是自寻欢乐,而是自寻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