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

文章主题:成语典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5-11 20:49:06

背水一战是楚汉战争中韩信攻打北方的赵国,在井陉口(今山西河北交界处)的一次战役中,以少胜多,赢得了胜利的故事。

公元前204年秋天,韩信奉刘邦之命,带领三万多人北上攻赵。这时赵国还是一个实力相当雄厚的割据势力,兵力达到数十万,粮草也比较充足,可以算得上是个劲敌。

当韩信把汉军带到赵国西部边界要隘井陉口时,赵王赵歇和掌握实权的军事统帅陈余也马上在井陉驻扎了号称二十万的重军。双方摆好了阵势,准备大战一场。从实力上说,汉军明显地弱于赵军。

韩信背水一战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汉军却比赵军有明显的优势,这就是,汉军的统帅韩信是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富有计谋,常常能在战争关键时刻出奇制胜。

赵军方面呢?统帅陈余却是个骄傲自大,固执己见的人,他早已被兵力上的优势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背水一战”一词中的水,指的是绵蔓水,由山西太原附近流入井陉口,水势很凶猛。韩信在战前派出去两支部队,一支是两千人左右的秘密部队,韩信命他们每人携带一面红旗从山间小路迂回到赵军大本营的后方,埋伏起来;另一支是先遣部队,约万人左右,这支部队不打将帅旗号,示意敌人不是重要部分,韩信让这支部队沿绵蔓水背水建立阵地,稳稳扎牢;韩信还亲自指挥一支部队,实际共分兵三路。

这天天色刚亮,韩信便亲率一支大军,呼喊着向井陉口的赵军冲杀过来,赵方陈余把所有部队都带到了前线,准备大杀阵,他以为少量的汉军一定不堪一击,稳操胜券,因此放松了对大本营的保卫。

接着双方在井陉口展开了激战,韩信假装战败,退到绵蔓水边,故意把旗鼓戈矛抛弃一地,迷惑敌人,实际是将自已亲自指挥的大军和原先派到绵蔓水驻营的那支部队会合,共同抵抗来战的赵军。

背着绵蔓水迎战的汉军,面对倾巢而来的敌军,后面又没有退路,为了争取生存,只得冒死争战,这就使得他们勇气倍增,锐不可当。结果赵军全部被拖在绵蔓水边,双方处于僵持的状态,形成了对埋伏在赵军大本营后方的汉军十分有利的形势。那支两千人的秘密部队立即抓住时机,攻进赵军大本营在赵营周围插满了预先带去的红旗。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