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吟诵端午的名篇佳作,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千古传诵。诗歌里的端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令人沉醉。
诗圣杜甫的《端午日赐衣》则要婉约许多:“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这首诗表达诗人在端午节沐浴皇恩的激动心情。虽然它有谄媚主子的味道,但在古今端午诗中它自成一体,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端午好诗。
唐人卢肇《竞渡》诗就是描写此种情景:“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诗写得言简意赅,诗意铿锵,吟诗的感觉就恍若随着竞舟前行。
大名鼎鼎的唐皇李隆基之《端午》诗所描写:“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代张耒在这首《和端午》中,从端午竞渡写起,营造出龙舟齐发的热闹气氛,然后笔锋陡然一转,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以死明志的悲壮形象跃然纸上。龙舟竞渡是为了追念和祭奠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是何等的悲壮与无奈!屈原虽然“身殒”,但他那光照后人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较之以诗,词更显抒情。古人写端午的词,欧阳修的《渔家傲》写得清澈柔美:“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苏轼的《浣溪沙》则写得清新温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此词写端阳,写风光,赞美女,情景交融,妙笔生花。
很喜欢宋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时节,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粽子已经包好,诗人头插艾蒿,开始忙着储药、配药方,以求全家人平安健康,太阳倾斜时分,家人已经把饭菜备好,诗人高兴地举起酒杯……
饮雄黄酒、插艾叶也是端午习俗,宋人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师》诗就是写此:“榴花角黍斗新时,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