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建平做官时,很喜欢到乡村收集民歌。
有一年春天,刘禹锡出门踏青,远远就听到江畔传来动听的歌声,他来到江边一看,哇!
好热闹啊!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小伙子们吹着竹笛打着鼓,姑娘们踏着节拍正在欢快地唱歌
跳舞。刘禹锡挤进人群,坐下来听大家唱歌。
刘禹锡美美地听了半天的民歌,联欢会结束时,他拉住一个歌手问:“你们唱的是什么曲子,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呢?”歌手说:“这叫竹枝词,在我们这里很流行的!”刘禹锡急忙把曲子记了下来。
后来,刘禹锡把这种曲子加以改造,写出了优美动人的《竹枝词》。
原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
春天里的江上传来阵阵歌声,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歌唱,他的歌儿唱给谁听呢,歌声还蛮深情的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