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唐代优秀的边塞诗《出塞》中的一句,诗的气魄很大,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古代边防军人的疾苦与不易。该诗的作者是著名唐朝诗人王昌龄。
据说唐玄宗在位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和边关的游牧民族发生武力冲突,致使数万名士兵战死沙场。为了把守边关,唐玄宗派出大批军队长年守在边塞。
有一次,唐玄宗命令守边大将王忠嗣去攻取石堡城,王忠嗣认为石堡城地势险要,强攻一定会损失惨重,不如伺机智取为好,这使唐玄宗很生气。不久,王忠嗣受到坏人陷害,被捕入狱,唐玄宗判了他死刑。幸亏一名守边大将拼死替他说好话,王忠嗣才得救。
看到这些将士辛苦守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王昌龄常常满怀感慨,他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描写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雄气概,《出塞》和《从军行》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组边塞诗。
原诗: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的意思是:明月依旧照在汉代的边关上,将士为了守边无法返回家乡。只要飞将军把守在这里,敌人就不敢来侵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