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我国古时丧葬的风俗繁琐而讲究

来源:民俗文化  时间:2019-02-08 11:53:30

通常,古代人之将死称作“属纩”(《礼记•丧大记》)。属,放置的意思;纩,指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会把新絮放在临终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属纩”的习俗因地而异,但是“属纩”却成了临终的代称之一。

人初死后,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称为“复”,意即招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复而不醒,再办理丧事。人死后,一般要沐浴。这个风俗一直持续到后世。《晋书•王祥传》记载王祥将死戒其子曰:“气绝但洗手足,不须沐浴。”可见通常人死后是要沐浴的。

人死后要入“敛”(殓)。敛分小敛、大敛。小敛,是给尸体裹上衣衾,身份越贵,衣衾越多。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敛时死人口中须含饭。

入殓后,还要停丧待葬,称为“殡”。《论语•乡党》云:“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意思是说:“就在我这里停柩。”《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则载:“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这是说把晋文公的灵柩送到曲沃停丧。据《春秋》、《左传》载,次年四月,晋文公才正式下葬。出葬时,贵族还有很多规矩、排场。如送葬时执绋着白衣。绋,为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为亲友们协助拉车。后来出殡时,在送殡队伍的两旁拉两根带子,即是执绋的遗制。挽柩的人还要唱挽歌。今天可见的古乐府相和曲中的《薤露》、《蒿里》都是挽歌。后世的挽联就是从挽歌演变来的。

下葬也有很多讲究,从中又可见贵族和庶民的明显差异。在殷商时代,奴隶主有人殉的制度。后来因人力可贵,以“俑”来代替人。俑是人偶,有木俑、土俑。虽然活人不再殉葬,但孔子还是反对用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因为俑还属人形。

到了战国时期,统治者的殉葬品又包括了生前使用的车马。其他的随葬品各式各样,青铜制的饮食器、兵器、乐器,用玉制、骨制的装饰品以及专为随葬而作的“明器”(伴葬的器物)等。越是贵族,随葬品就越多越精美。

汉代时,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被仿制成陶土模型随葬,明器的象征性愈发明显了。下葬离不开棺木,这里的贵庶之别也显而易见:贵族统治阶级的墓里大多有梆(椁),椁是外棺(起保护棺材的作用),椁之隆重有的竟有三四重之多。《论语•先进》中云,孔子的儿子孔鲤死后,“有棺而无椁”,可见椁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对于更多平民来说,下葬十分简朴,往往选择“槁葬”(草草安葬),如果遇着饥荒的年景,饿死以填沟壑也就很平常了。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文化具有诸多特征,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自然崇拜是贵州各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方式主要...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结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礼仪,它包括送亲、迎亲和婚仪三个方面...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1)苗族。苗族认为告央乃掌管生命之神。婚后不育的妇女,是告...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1)苗族。剑河县下岩寨苗族结亲不忌姓氏(指汉姓),只忌同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满月剃头时外婆家要送各色礼物,其中必有圆...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在江苏苏州民间,旧时习俗对小孩的剃头极为重视,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