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来源:民俗文化  时间:2018-03-06 19:22:28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制。在灾害性自然现象面前,人类总是千方百计地“与天奋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有哪些。

(1)自然采集。它是人类原始生产的古俗。人类祖先的主要食物就是靠自然采集获取,比如植物的花果、干果、块茎、茎叶、菌类等。由于当时工具极其落后和缺乏,人类在动物方面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小兽、鸟蛋、沙滩鱼类、贝壳或巨兽尸体等。

习俗的来历

(2)采集的扩展。随着采集经济的发展,人们创造了许多新的方法,采集范围也不断扩展,由单纯采集食物向经济收益发展,比如采集人参、草药、蘑菇、木耳、茶子、冬笋、猕猴桃等。这些“山货”有的成为山民赖以生存、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的等价交易物。“靠山吃山”,正是这种采集经济习俗的概括。

(3)狩猎经济。比起采集经济生产来,狩猎是更为进步的一种经济生产方式。随着原始工具的不断进步,人类由被动拾取小兽、死兽变为主动猎取巨兽、猛兽了。他们采用集体围猎、设陷阱、放火驱赶兽类等方式猎取野兽。远古的狩猎习俗为后世狩猎经济创造了生产方式和经验。

(4)狩猎的扩展。随着狩猎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范围也不断扩展。在猎取兽类的同时,也捕捉鸟类和爬虫类。狩猎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不仅为食用而猎,也为经济生活而猎。在东北地区,狩猎对象很多,除貂、鹿外,熊、虎、野猪、狍、狼、麝、狐、兔等都是山民狩猎的对象。当地山民称行猎为“打围”,其目的有二:一是专门为了猎取野味,称“菜围”;另一种叫“红围”,完全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行猎的。比如取虎骨、熊胆、麝香、貂皮、鹿茸等。而行猎的方式和习惯也有所不同。以猎鹿为例,有季节性、技术性,鹿茸按其滋补作用又有老嫩、形状、被射中者是否撞碎其角等之分。猎鹿多有妙法,如“哨鹿法”,即猎人发现鹿迹后,一边高举假鹿头,一边吹响牛角哨,学发鹿鸣声,待群鹿闻之相聚而射之;又有以盐水洒于鹿道,诱其舔地上盐溃而射取之。此外,还有割茸、炸茸、取胎等特殊技术的传承。至于猎熊、猎貂、驯养等习俗,亦各具特点。

在南方,狩猎对象主要有野猪、麂、狐狸、野兔、蛇、竹鸡、野鸡等。其工具主要有鸟铳、弓弩、猎犬、烟火等。以狩猎野猪为例,猎人进山须带用猪血、桐油浆过的麻网,说是为辟邪之用。多人合猎分工,包括抄山、坐段、赶山、打头铳等。抄山即寻找兽迹,坐段就足形成对兽的包围圈,赶山即由抄山者训练猎犬将兽赶出潜伏地,打头铳即在野猪出现时开枪打中第一枪。至于猎物分配,亦有传承习俗:打头铳者得兽头和两蹄,补枪者亦有功,可从打头铳者处分得半边兽头,抄山者得内脏和另外两蹄。其余兽肉按人、犬数平分,犬得兽肉交其主人。在围猎中,如遇猎物跑进山民家中“避难”,则不宜猎取,而应由该山民礼仪送回山中。

(5)驯养。人类驯养野禽、野兽为家禽、家兽,是由古代传承下来的习俗之一。驯养目的有四:一是食用,以满足人类生活和营养需要,如鸡、鸭、猪、羊、鱼等;二是使某些动物成为人类生产方面的动力,如牛、马、骡等;三是为人类提供保护作用,如犬守门户,鹰、鹭抗击兽敌等;四是为人类提供经济来源,如养蚕获取蚕丝,养蜂获取蜜糖,养蚁提供药用等。在驯养习俗中,各具方式方法,各具惯制特点,各需技术和秘诀。有的经人们长期实践,一些驯养技术被高度概括后,成为经典秘诀。比如农家养猪,就有“养猪无巧,栏干潲饱”之说,意思是说,只要做到了“栏干潲饱”四个字,猪一定长得快,长得好。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文化具有诸多特征,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自然崇拜是贵州各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方式主要...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结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礼仪,它包括送亲、迎亲和婚仪三个方面...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1)苗族。苗族认为告央乃掌管生命之神。婚后不育的妇女,是告...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1)苗族。剑河县下岩寨苗族结亲不忌姓氏(指汉姓),只忌同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满月剃头时外婆家要送各色礼物,其中必有圆...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在江苏苏州民间,旧时习俗对小孩的剃头极为重视,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