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在中国周朝时期,有一种“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而地则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科学生产技术越来越高超,这个错误的观念被大家不断地修改。后来,有人提出了“浑天说”,认为大地是拱形的。直至中国东汉时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在自己所著的书《浑天仪注》中提出,地球就像鸡蛋一样。
在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曾经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可是,这一见解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接受。
在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一种臆测,他说地球是球状的;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现象,得出地球是球体或者近似球体的结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及其伙伴们在完成绕地球一周的旅行之后,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的说法。因此,在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都把地球看作是正球形体。
1672年,天文学家里奇比从巴黎带了一只钟到南美洲的圭亚那,发现这只钟每天慢了2分28秒,带回巴黎后又恢复正常。他觉得很奇怪,就在其他地方对钟表做了相类似的观察,没想到,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奇比经过物理的推测,得出了一个结论: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转椭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就是由经线圈绕地轴回转而成的。所有经线圈都是相等的椭圆,而赤道和所有纬线圈都是正圆。
19世纪,经过科学家们精密的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进一步发现赤道也并非正圆,而是一个椭圆,直径的长短也有差异。这样,从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长的轴,所以测量学上又用三轴椭球体来表示地球的形状。
再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地球的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南极较北极离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极凸出18.9米,在南极凹进25.8米;又在北纬45度地区凹陷,在南纬45度隆起。这一形状和参考椭球体对比,地球又有点像梨子的样子,于是测量学中又出现“梨形地球”这一名称。
“地球的形状很不规则,不能用任何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示。因为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老师.笑着告诉小朋友们,然后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科学家们利用宇宙飞船和同步卫星在36000千米的高空进行了实际观测,把地球的真面貌拍摄下来。如果从远距离的方向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北极有点突出,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但是,确切地说,地球的形状不能用某种几何形状来表示,而应称它为三轴椭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