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出和日落的自然现象,人类头脑里最初只有“日”的认识和概念。但后来为什么将“日”又称作为“太阳”呢?这是与我国古代对“天”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何谓“天”?随着对九大行星的认识:因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所以古人将环绕太阳运行的九颗行星概括叫做“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汝日重阳。”
而“太”与“阳”所以能够被人们给相联系在一起,其原因是:“太”,指很高的天空;而所谓“积阳为天”,是指天空中的九大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只有“日”才会发出很强烈的光,所以将很高的天空,同发光的“日”联系在一起,称为“太阳”。
这是一种认识,另一种认识,就是将“日”发出的光,称为“阳”。有“阳”,就会有“阴”。所以,按字义解释,阴的意思是暗,阳的意思是明。
不仅如此,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需要,所以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许多太阳的雅号,如将春天的太阳称为“春珲”(“晖”,指“日光”),夏天的太阳叫儆“骄阳”,秋天与夏天的太阳有共同的特征,即炎热,所以称为“盛阳”。
至于说,冬天的太阳与夏天的太阳的区别,西晋学者杜预作了透彻比较,即“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所以,将夏天的太阳称之为“烈日”、“炎日”等;将冬天的太阳俗称之为“暖日”或“暖阳”等。
而早晨和黄昏太阳的雅号就更多了,如早晨的太阳,雅号叫做朝阳、朝曦、阳光、朝晖、初旭、初景等;黄昏的太阳,其雅号亦有不少,如父阳、父晖、残阳、斜阳等。
但是,早晨和黄昏太阳的雅号,尽管也有许多,但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均出自人们精裆生活所需要的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