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康、光、安、泰、宁、亮、定、吕、隆等吉祥的字眼,也是热门候选。由于选字范围过于狭窄,造成相同年号在不同朝代反复出现的撞车现象。例如:天启、天德、太安、水康、甘露等年号出现过5次,永平、永安出现过6次,建平出现过8次,建兴更出现过11次之多。
年号的重复,选字太集中是原因之一,而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任意多次改元,是原因之二。这种情况在明、清两代,得以根本改变。明、清两代共26位皇帝,除明英宗一人例外,都是无论在位时间长短,均只使用一个年号。明代1 6位皇帝,年号分别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英宗)、景泰、天顺[英宗)、成化、弘治、正德、亮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祟帧。涪代更规范,10位皇帝的年号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明清两代500余年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的定制,使得当时及后世的人们用年号宋代称相应的皇帝,成为很自然、很方便的事情。洪武皇帝即朱元璋,崇帧皇帝即朱由检,康熙皇帝即玄烨,宣统皇帝即溥仪,绝不会产生误解。于是,
汉唐两宋时代用庙号称呼皇帝的习惯便被年号取而代之。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太祖、太宗、世祖、世宗之类的庙号几乎代代都有,容易混淆,而明清之时的年号,却意义鲜明,绝无雷同,作为帝王的代称,当然是后音更适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