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是以空气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为特点的,寒为冬季之主气。在平时,如汗出当风、淋雨涉水、喜进尘冷及某些特殊工种(如冷藏库工人等)亦常能感觉寒邪而罹患寒病。尽管今天懂得保健知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谈一谈。
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一些老年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实际上就是中医学所说的阳气不足。
人身之阳气盛衰往往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活跃的程度。而寒邪伤阳,阳气受损,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如寒邪外束肌表,则与体内卫气相搏久而腠理闭塞,卫阳受遏而不得宣泄,则见恶寒、发热之象;若寒邪直中脾胃,则可使脾胃之阳气受损,而出现脘腹冷痛、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状;寒邪留于人体,还可引起肌肉、皮筋拘挛、血脉收缩,可见脉紧、或迟或沉。
寒邪常常引起痛症,如寒袭肝经,肝脉气血凝滞,则见睾丸肿胀冷痛,即所谓“寒疝病”;寒邪密于四肢,则可以引起痛痹。这些都与寒邪伤阳、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寒邪伤人在临床症状表现上还有一个特点,即排出物、分泌物往往澄澈清冷,如鼻流清涕、咳吐清痰、呕吐清水、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如果外感寒邪,郁久不解,则这些分泌物将转清为黄或为赤,此已属由寒化热的征象了。
现代医学认为,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青光眼等病发作,特别是在寒流到来或突然降温时会发病或恶化。
气象养生学的研究报道,77%的心肌梗死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气温的变化感受性高,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寒冷刺激和高气压作用,发病率最高。一年之中寒冷的冬季是死亡的高峰,北京八宝山火化场死亡统计表明,每年冬季的一、二月份死亡率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