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祭灶节的由来与传说

来源:民俗文化  时间:2020-02-16 23:55:51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灶日,要祭灶神。在河北民间称灶神为灶君爷、老灶爷或灶王爷。古时候,凡要成立一个新家庭,就要安锅灶、敬灶神。

锅灶和灶神是一个家庭实体的标志。灶神在我国出现较早,《庄子》描述灶神“着赤衣,妆如美女”。后来的道书上则说灶神是昆仑山上的“种火老母元君”,手下有五方五帝灶君等三十六神,专门管理人间住所,记下每家人的善恶,夜半上奏天庭。《敬灶全书》上说,灶王“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凡被他举告的,大错减寿300天,小错折寿100天。人们对他恨得要死,又怕得要命;既惹不起他,又躲不得,只好想尽办法应付他。每逢祭灶时,都要给他供糖瓜,用糖瓜糊住他的嘴,不让他说人家的坏话。人们还在他的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祭灶节

旧时,冀南农家祭灶的具体做法是: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家庭主妇先给灶神烧香、供糖瓜,然后用席篾扎成一个马,拣几个喂牲口的干草节,洒几滴水,算是给灶王爷备的坐骑及草料。黄昏时,把供了一年的旧灶神像揭下来,连同“马匹”、“草料”一块放在黄表纸上烧掉,嘴里同时小声念叨:“年年有个二十三,灶王老爷要上天。有大马有草料,一路平安顺利到。供上糖瓜把你甜,玉皇面前进好言。”然后把新请的一张灶王爷神像贴在原来的地方。

冀南民间流传灶王爷叫张大郎,妻子叫郭丁香。丁香勤劳贤惠,张大郎却看不上她,把她给休了。郭丁香被休后,不忍心回娘家,就流浪在外。这一年闹灾荒,寺院里熬粥舍饭,丁香去厨房帮忙。再说张大郎在家里整日赌钱喝酒,把家产折腾光了,成了叫花子。这天他讨要到寺院舍饭的地方,丁香做了一碗细丝面条让他吃。张大郎吃着面条,心想只有前妻会做这样好的面条。郭丁香问:“你还认得我吗?”张大郎抬头一看是前妻,他悔愧难当,一头撞在锅灶上没命了。玉皇大帝知道了,就封他为灶王爷,管人间各家灶头之事。人们知道他在世时人品不强,怕他在玉皇大帝那里胡言乱语,就用糖瓜糊他的嘴。

廊坊一带民间传说,有一个贪官被皇帝派到地方当官。他在朝里清闲惯了,不愿意下来,皇帝就答应每天有一户人家供他吃喝,他才下来了。这位老爷自己吃喝不算,每天带着他家眷甚至鸡狗一齐吃喝,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这天该到张大巴掌家吃喝了,张大巴掌就因为巴掌大出的名,他一巴掌能把这位老爷扇出十丈远,摔成肉饼子。张大巴掌媳妇说:“扇死他倒便宜了,不如轻轻一扇,把他贴到咱锅台边的墙上,叫他每天看咱吃饭。”张大巴掌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一巴掌把官老爷和他的妻子、鸡狗都扇在了墙上。老百姓听说了非常高兴,便找画匠把官老爷和他妻子、鸡狗的丑样画成画,贴在自家锅台边的墙上,叫他们每天眼馋地看人们吃饭。皇帝听说了,也不敢下来给张大巴掌定罪,只颁下一道圣旨,说玉皇大帝已传旨封这位地方官当灶王爷,主管世间灶头事务,于是世间便有了灶王爷。

河北民间俗话说,“糖瓜祭灶二十三,离年下还有整七天”。旧时称这七天为迎春日,即过年的实质性准备阶段。冀南民谣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集上店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做黄酒;三十,家家户户捏扁食(饺子);初一儿,串门走户都作揖。”把迎春日这几天的活计说得非常具体明确。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文化具有诸多特征,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自然崇拜是贵州各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方式主要...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结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礼仪,它包括送亲、迎亲和婚仪三个方面...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1)苗族。苗族认为告央乃掌管生命之神。婚后不育的妇女,是告...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1)苗族。剑河县下岩寨苗族结亲不忌姓氏(指汉姓),只忌同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满月剃头时外婆家要送各色礼物,其中必有圆...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在江苏苏州民间,旧时习俗对小孩的剃头极为重视,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