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古语中正月称为“元月”,宵即夜,故把此节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号为“三元”。
制冰灯。黑龙江省过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别具特色的是立灯笼竿,竿头扎青松枝,有滑轮,有灯绳,红灯高挂,远望如天灯。
元宵节家家都制冰灯。因灯罩是用冰制作,玲珑剔透,故曰“冰灯”。冰灯有上千年历史,清西清《黑龙江外纪》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其制法是:用不同形状的容器盛满水,放在室外让其冻结成冰,待容器中间的水还没有完全冻实时,搬入室内,倒出积水,使其中空。待稍融化,从容器中把冻好的冰壳取出,放在院外或室外,中间点燃灯烛,便成冰灯。后来更花样翻新,精雕细刻成冰龙灯、冰狮灯、冰花灯、冰塔灯、冰孔雀灯等等n夜晚观灯,如人琉璃世界,美不胜收。清末金韬诗盛赞:
元宵佳节试新灯,姊妹街头笑语应。
却是谁家翻新巧?老人星挂一条冰。
吃元宵。黑龙江人也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始于宋代,其做法是用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滚成圆形。正月卜五的月亮是新一年的第一个圆月,元宵为圆形,取其意是家人团聚,象征团团圆圆。因煮时在锅里沉沉浮浮,所以又称“浮元子”。在黑龙江省,过元宵节时人们把元宵作为礼品,亲友间互相赠送。
吃完元宵,外出观灯,街市游人熙熙攘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有诗盛赞节日风情:
试灯风起月初圆,爆竹声喧不夜天。
车水马龙城释禁,繁华无异上林烟。
扭秧歌。黑龙江正月十五闹元宵,令人最欢快的是扭大秧歌、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跑驴、老汉推车、老汉背少妻、蹦高桌、踩高跷、踩地寸子,真是热闹非凡。
更有趣的是灯官,灯节秧歌都由他们管理。旧俗官府大年三十封印,不理政,到正月十六日启印,所以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由灯官管灯。灯官、撅官,都是由花子头(乞丐头)担任,灯官坐轿,撅官骑撅棍,也穿补服,脸上画两撇黑胡,挺胸凹肚,样子滑稽可笑。身旁有灯官娘子,灯官娘子男扮女装,搽脂抹粉,形象娇艳。有仪仗,由两个差役鸣锣开道,有两个役夫手举狼牙旗,有两个衙差双手举“肃静”、“回避”四方灯,身后有四个贴身保镖,手执板棍、锁链,样子凶恶。他们在喇叭、锣鼓、秧歌的表演中缓缓行进。
灯官样子滑稽可笑,在秧歌队伍中逗人发笑。但在这二天中,他们有维持治安、罚款罚蜡的特权,灯官行进一段,便打场子,他怪声怪调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