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国人讲美食、西人好美色”,“药补不如食补”……这些俗语名言道出了中国人重饮食的倾向和习俗,已成为中国一大文化特色。饮食在西方的地位虽不像中国这么高,他们的烹调也没有中国这么讲究,不过他们的用餐仪式、用餐器具却又是丰富多彩以至有点繁琐杂多,则是另一种情趣。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1)从饮食结构来看:从主食来说,中国北方以面食为主,而南方是米饭。北方的面食种类繁多,而南方的米饭做法简单,味道单一,当饱不当味。要吃得可口,就要在副食上下功夫,做好美味的菜肴便是关键。因此,中国饮食特色首先或主要体现在北方的各类面食、南方的特色菜肴上,这都离不开精湛的烹饪技术。西餐因以面包为中心,本身的花样就很多,再加上机器和电器工业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一些糕点、饼干和糖果几乎都是西式的;西餐的菜肴主要讲究原汁、原汤、原料,烹调方式主要是烧、煎、炸、焖、烩等。各种作料的使用,一般都在餐桌上自行加入,体现的是简单化与自由支配的文化意味。西餐多样化的是餐具,尤其是宴会所需的各类器具,可谓“设施齐备”。餐具主要分五大类:银器(金属器)、瓷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这种“重餐具而不重烹调”的习俗在英国的饮食民俗中表现特别突出。
(2)从饮食观念看:中国人一向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理。在饮食上主要讲究滋味,同时讲究实践理性和辩证法的中国人提出了“味不可过厚”的告诫和“五谷为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品平衡营养原则,其中心意思就是“药补不如食补”。在中华的医学研究著作中,多数学者将食品作为药材来看待,如《本草纲臼》就有“胡萝卜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康,有益无损”的记载。而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中更相信经过科学计算而制定出的一些食品标准,并以此作为饮食习惯。当然,饮食标准也是经过共识后而专门规定的。如常见的食品标志所显示的营养成分有:天然型、清淡型(所含各成分均比一般同类食品低15%左右)、低热量型(每单位释放热量在40卡路里以下)、低钠型(每单位含钠量低于140mg)等。另外,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观念还存在更有趣味的差别,那就是饮食的人道观方面,中国除一些宗教信徒和少数民族外,一般人不会将动物与人完全一样对待的,至于保护某些动物(如国家稀有的珍奇动物)是另外一回事;而西方人则往往将人道观扩展至动物,在饮食民俗中产生了许多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