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二月二日是中国传统的“春龙节”,人们俗称为“龙抬头”的日子,民谚里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说明这个节日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眠的虫蛇野兽醒来并开始活动,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所以叫“龙抬头”。在中国人的民俗信仰中,龙是负责兴云布雨的,龙一抬头,雨水就会逐渐增多,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然粮食就会装满粮仓。所以,民谚表达子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因为这个节日和“龙”有关,所以这一天很多民俗活动也都和“龙”相关。比如,虽然这一天各地要吃的节日食品不同,但是不管吃什么,都带一个“龙”字,北方流行这一天吃饺子,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等,目的是借着龙的威力,给自己添精神。
这一天,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让自己有精神: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说起来,流传到今天,仍有很大影响的习俗要算是“二月二,剃龙头”了。“剃头”就是“理发”,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让人走运,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按照传统,在农历十二月末的时候,人们一定要理好发,因为整个农历一月(又叫“正月”)都不能理发,俗话说:“正月理发死舅舅。”为了自己的亲人,谁会去冒这个险呢?这个禁忌直到“二月二”才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