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在民间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的时候,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粘贴大红春联,不仅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气。
关于春节贴春联的由来,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由来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了解春承的历史,可参阅春联的来历与起源。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因此,贴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就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因此,春节贴春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驱鬼避邪,带来吉祥如意。所以从古至今,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春联替换旧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贴春联这件事。
五代时期,挂桃符已经演变成写春联,后世纸张的生产越来越多,人们逐渐用红纸代替桃木板。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改称“春联”,在民间已经极为普及和盛行。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由于皇帝喜爱春联,文人墨客进而提倡,广大民间百姓更是踊跃传播,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民间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
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表达的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祈愿。同时,春联多使用红纸墨字,或使用红纸金字,这都代表着喜庆、红火、富贵、兴旺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