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二十四节令之一,时间大约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后,四野葱茏,绿草如茵,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这春光明媚之际,人们倍加怀念自己故去的亲人,因此,每逢清明节,汉族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许多地方上坟扫墓祭祖,总要带上酒、肉、点心等丰盛的供品。
然而,在苏州地区,人们上坟却总要带清香甜美的糯米青团子,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传古代大禹治水,历尽干辛万险为民谋福利,他在外9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到他坟上去上供,许多精美的供品都是大家亲手给他做的。
当时,有位年轻后生提出:“大禹一生为民造福,勤劳节俭,我们要让他在九泉下瞑目,今天献上这么多精美的供品,岂不违背他生前的心意,大禹能安息吗?我们何不用自己种的庄稼——糯米和麦叶做成团子上供?让大禹知道去年粮食丰收,今年年景将会更好,这样他也就会含笑于九泉了。”大家同意了这位后生的想法,试做了这种青团子。
自此以后,每年在麦叶返青的清明节,人们就做青团子送到大禹墓前,以示不忘他的功劳。久而久之,这一习俗流传下来,至今,苏州人清明节上坟扫墓,总忘不了带上青团子做祭品。
其实青团子并非苏州才有,几乎在整个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都有吃青团子的传统。青团子的做法与制作和普通团子并无大异,只是在制作青汁时有些讲究。青汁有的地方用茶叶,有的地方用麦叶,宜兴一带则用苎麻叶(或芋头叶)的汁。具体的制作方法是:
在春叶萌芽之时,将鲜嫩的苎麻叶摘下来,用开水烫一下挤干,再用陈石灰粉腌渍备用。用时,将叶子取出,洗净石灰,捣成泥状,揉进米粉中,经过蒸制,即成青团了。
青团,因加进绿叶汁,而比普通团子的口味更为清香,是苏南一带民间的特色小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