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民居多在山区,村寨大都坐落于地势较为平缓,依山临田,周围有树且向阳的山坡上。滇南彝族一般以层林环绕、翠竹相拥、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上边有坡养牛羊,下边有田种粮食”为理想的居住之地。村落不大,一般由二三十户或十几户组成,村寨之间相距甚远。
彝族民居建筑因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滇西北的部分彝族居住藏式毡房,大多数居木楞房;云南中部、南部的彝族习惯居土掌房;川滇凉山地区的彝族以居棚屋、瓦板屋为主;杂居区的彝族则居住瓦房、三坊一照壁、三合院、四合院等。
瓦板屋是一种以土或竹笆为墙、双斜面人字顶形式的住房。其特点是屋顶以木板为瓦,上压石块构成。正屋内设有火塘,是全家餐饮娱乐和待客的地方。火塘内燃柴火,终年不熄,既是灶,也足取暖之所,严禁踩踏或从上面跨过。外屋是放置水缸、石磨等生产生活用具的地方。
土掌房主要流行于云南中南部地区,是一种依山而建,以土木为原料的平顶房。其结构是立木为柱,四周夯土为墙,或垒石、土坯为墙。房顶筑成平台,既是屋顶,又是农作物的晒场和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此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极强,因此又有“封火房”之称。士掌房除单层平房外,还有二层楼房式的,楼下住人,楼上放置粮食等物。
按照彝族的传统习惯,住宅基地的选择一般要经过相宅和卜宅两个步骤。建盖房屋讲究坐向,要请毕摩看风水,追求依山面水、视野开阔。动土开工、上正梁都要请毕摩选择吉日,搬新房之前要请毕摩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