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传统文学 > 文学常识 >

美人娟娟隔秋水——杜甫那些酬答寄赠的诗作

来源:文学常识  时间:2019-01-12 19:08:26

在杜诗中酬答寄赠诗占有很大比重,这与杜甫重视友情以及在当时享有的诗名有密切关系。《梦李白》(二首)见证了杜甫对李白的深厚感情。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令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前三联点明梦之起因,接下来的四联,梦境在幻真、真幻之间跳跃,最后一联道出了诗人对挚友安危的关切。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前二联尤其是第三句“三夜频梦君”,点明了杜甫对李白深切的思念。接下来三联表述了梦中相会时的情形,“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李白告别时的精神状态激起了杜甫的深深同情与巨大不平,这些均表现在后三联诗中。“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诗至此,恐谁也难免一洒同情之泪。

《赠卫八处士》表达了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感慨: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诗之前两联表达了乍见的惊喜。三、四联面对各已苍白的鬓发,感慨人生少壮之短暂,自然互问起昔日的旧友,怎么,他走了!啊,他也走了!竟然有一半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五、六联点明了20年后主人的巨大变化后,已经成长的主人儿女纷纷上前问候并热情招待: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也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诗之后半首表述了主人家的热情招待。全诗用白描手法,一气呵成,最后一联与首联遥相呼应,这既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客至》表现的是诗人的另一种胸怀: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令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之标题下还有一行小字:喜崔明府见过。这个客显然是崔明府(县令)。诗自然质朴,颇具一个乡村主人待客之道,但笔者感兴趣的还是最后一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里的“邻翁”应是杜甫的邻居,一个普通的乡村老翁,与杜甫关系不错,大概平常亦不缺杯来盏往;肯与邻翁相对饮者自是包括客人崔明府,主人用“旧醅”招待客人,可能快到杯底朝天,也可能杜甫知道邻翁家有佳酿,在征得客人同意后,隔篱呼取,并邀请邻翁一同对饮。充分反映了杜甫与普通乡邻老翁之间的情谊,作为杜甫的客人崔明府自然亦入乡随俗,把盏同饮。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欧洲的巨石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欧洲的巨石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英国伦敦以两约140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小镇附近有一处平坦的高地...

欧洲天主教教堂的历史变迁

欧洲天主教教堂的历史变迁

在各种宗教建筑景观中,天主教的教堂具有特殊地位。这些教堂...

玛雅文明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玛雅文明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玛雅文明被发现以来,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他们纷纷涌向这片...

玛雅文明较其他古代文明的不同之处

玛雅文明较其他古代文明的不同之处

玛雅文明在16世纪前已走向衰落,接近尾声。西班牙人入侵后又...

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址--算蒂卡尔

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址--算蒂卡尔

在玛雅已发现的200多处遗址中,规模最大、最典型的要算蒂卡尔...

玛雅文明是怎样被发现的

玛雅文明是怎样被发现的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大多出现在副热带的干旱地区与温带的森林地...

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有什么不同

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有什么不同

虽然金字塔是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但其实在埃及的金字塔数...

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人们表达与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