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元南戏作品,是高明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改编而成,共四十二出。
剧中,书生蔡伯喈新婚后赴京应试,高中状元,被牛丞相招为女婿,与牛氏结婚。蔡伯喈的原配赵五娘,在家侍奉公婆,结果连年荒旱,老人相继饿死,她只好身背琵琶,乞讨进京寻夫。
在原作中,蔡伯喈忘恩负义,被暴雷劈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改编后的《琵琶记》剧情与先前有很大不同: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朝廷开科取士,蔡伯喈因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侍奉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进行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赶考,结果中了状元。牛丞相奉旨准备招其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须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牛丞相与皇帝均不同意,伯喈无奈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其家乡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让公婆吃米,自己则私下吞咽糟糠。婆婆发现后因痛悔过度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老家,信却被骗走。一天,他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被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被女儿说服,于是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以罗裙包土,自垒坟茔。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到京城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到寺中求食,将公婆画像供于佛前。伯喈这一日也来寺中烧香祈祷。见到父母画像后,便拿回府中。五娘追寻至牛府,被牛氏请入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有心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到画像题诗后,正欲问牛氏,五娘便出现了,夫妻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遭遇,伯喈悲痛至极,立即上表辞官,回乡守孝。
在征得牛丞相的同意后,伯喈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下诏,旌表蔡氏一门。《琵琶记》的改编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著的现实意义。但改编的失误,仍然难掩作品的艺术魅力。其刻画的赵五娘刚毅,正直,勇于承担苦难,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古代社会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
该剧的曲文也十分生动,委婉细致,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吃糠》一出,感人肺腑。《琵琶记》是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中国戏曲史上长期被视为上乘之作,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