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福”为“幸福指数”,则人人都能接受。
谁不希望长寿?越老的人,越是注重锻炼身体。多少古稀老人黎明即起,在晨曦中却很不协调地哼着《夕阳红》:“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跑步做操,锻炼身体。用他们幽默自嘲的话说,是进行“垂死的挣扎”,目的是为了多活几年,是为了长寿!
“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财富不是幸福,但财富是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钱是财富的代名词。俗话说: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有体验过“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的痛苦,经历过“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的世态炎凉,才能知道“五福”把“富”作为幸福的重要指标的道理。正是因为非常了解民生,邓小平同志才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代表“富”的金钱可以保障生理的需求,吃饱穿暖;可以保障安全的需求,至少住牢实些的房子,窗户外安上防盗条;可以保障社交的需求,起码能够开支必要的应酬消费,进而获得“尊重需求”。要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像古希腊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那样不要财富,全部财产只有一根橄榄树干做的木棍,一件褴褛的衣裳,一只讨饭袋和一只水杯,每天晚上睡在木桶里的学者,除了某些极端的苦行僧和疯子外,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五福”中的“康宁”,是从古至今人们特别需求的幸福。谁不想有个好心情?谁不希望心理健康?现在每到假期或周末,城里人蜂拥而出到农村,无非就是为了避开城市的喧嚣,调整一下心理,避免韩愈老先生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说的“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在“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的时候,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享受“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的康宁!
“五福”中的“好德”追求的是金钱财产的合法获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践的是孟子倡导的独乐乐,不若与人同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同乐的大同境界。在和谐的同乐中,得到心理的愉快和康宁。
把“五福”中的“善终”解释为“不遭横祸,不做短命鬼”,从字词的解释上无可厚非,是对的,但意境不够高。如果我们把“善终”解释为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那就更恰当了,因为瞬息即逝的玫瑰,胜过万古长青的山岭。这也是“五福”中把“长寿”和“善终”分开的原因。
可见,用不量化的“五福”来代替学者们量化过的“幸福指数”,更能体现人们的幸福感,是数学中的“模糊数学”和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在“幸福学”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