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个人人都鄙视的角色,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和“腹非主义”更为人所不齿。就连鲁迅先生本人也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近日,特别是听了一位老教授的谈话后,我觉得老年人有时候有点阿q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文革”时期,老教授遭造反派批斗,他也采用“腹非主义”和“精神胜利法”,当然不像阿q那样,“儿子打老子”,而是在心里自问自答:“你们有博士学位吗?”“没有。…有硕士、学士学位吗?…也没有。”“难道你们连大学门都没进过吗?…也没有。”这时下面喊口号“打倒×××!”老教授在心里说:“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还想打倒有博士学位的人吗?”,“打不倒的。”当他想到一伙无耻的流氓在批斗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时,他在心里悄悄地笑了。造反派看出教授脸上鄙夷不屑的神色时,声嘶力竭地号叫“×××,你‘刮’不知耻。”这时,老教授心里更乐:连“恬”和“刮”都分不清的人,还能打倒一名文学博士吗?笑话!因此,他心里怡然自得,把批斗会看成是在观赏一群小丑在演滑稽剧。
他说,他现在将近九十岁,还健康地活着,得益于阿q精神。因为有“腹非主义”和“精神胜利法”,当时尽管批斗者怒气冲冲,而自己总是在心里偷偷地笑。如果当时硬拼硬抗,那将必死无疑。正如《孙子兵法》上说的“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因此,有点阿q精神并不是坏事,尤其是老年人。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认真,要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有点阿q精神,也许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长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