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僧人的传统服饰。“袈裟”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不正色”。按佛教的规矩,取得僧人资格要经历剃发、染衣、受戒等几道程序。染衣,表示从此舍弃美好装饰,过简朴的生活。
那么,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呢?这是因为袈裟由许多块布补缀而成,有些和尚为了表白自己苦修苦炼的心迹,特地征用民间花花绿绿的杂碎布片,缝到一起做成袈裟,叫百衲衣。
为了表示简朴,僧服摒弃青、黄、蓝、赤、白“五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而染成铜青、泥褐、木蓝色,才算“三如法色”。这样,“袈裟”也就成了僧服的专用名词了。
僧人所穿的袈裟,原规定只有三衣。其中一件是“五衣”,即由5条布缝缀成的衬衣;一件是“七衣”,即由7条布缝缀成的上衣;一件是由9条至25条布缝缀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遇有礼仪或外出时穿着的。
现在,世界各地的僧人服制都有所改变。但是,袈裟作为僧人的传统服饰,还是令人们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