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和“地支”是一对很奇妙的东西,合在一起简称“干支”。
相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黄帝在刚刚建国时,为了便于国家的统治,就命令大挠氏创制一套能够计算时间的方法。大挠氏日夜研究,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加入当时的人对“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解,创制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隋代萧吉的《五行大义》中记载了有关大挠创制“干支”的事情:大挠“采五行之情,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干支”被人们发明出来以后,几乎被人们用在了所有和时间有关的计量上面,“年”、“月”、“日”、“时”都在其中,“年”、“月”、“日”、“时”的重要作用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房子中的柱子一样必不可少,所以古代人们称它们四个为“四柱”。
纪“年”的方式:
“天干”和“地支”一对一地进行搭配组合,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的顺序一直继续下去,每一个组合就是一个年份的代表名称,当排到“癸酉”的时候,
“天干”就已经用完一遍了,可是“地支”还剩下两个“戌”和“亥”,那么“天干”就重新回来,再从第一个“甲”开始,和“戌”搭配在一起,形成“甲戌”。以此类推,一共可以得到六十种组合形式,每种组合形式代表一年,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六十年,古人称其为“六十甲子”。从“甲子”年开始,每隔六十年,就会轮回一次,再次回到“甲子”年。下面我们就列出这六十个“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戊、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中、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中、辛酉,壬戊、癸亥
纪“月”的方式:
一年有十二个月,正好与十二地支相合,所以从很早以前,古人就把一年的十二个月和十二地支联系起来,这叫做“月建”。比如:以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十二月配丑,称为“建丑之月”,一月配寅,就称为“建寅之月”,以此类推,直到十月称为“建亥之月”。所以从前提到“寅月”时,就意味着新年开始的一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