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历还有一样“产品”,就是星期。在古代实行的是太阴历。月初,月亮是看不见的,称为朔。到了初七初八,月亮变成了半圆,称为上眩。十五前后,月亮圆了,称为望。到了二十二、三,就是下弦,那时候的月亮也只剩半个,不过它的圆弧所对的方向和上弦月正相反。下弦以后,月亮越变越小,引起的时间越来越接近日出的时间,到了初一,就看不见了。
从朔到上弦,或者从上弦到望……其中大约经过七天多一点。古代的人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订出了七天为一个“星期”。所以说,星期实际上是大阴历约“产物”。到了公元三世纪,西方各国开始实行星期制,星期才变成了公历的一部分。
在公历当中,“星期”也是一个计算时间的单位。
“星期”这个概念,在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中,星期是一个很重要的纪日制度,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遵守这样一种制度,比如星期日就是国际公认的公休日。
古代的埃及人早已有了“星期”的概念。他们把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这七种天体的名称,分配给一星期中的七天。这些名称一直流传下来,在某些国家的语言中还保留着。例如英语中就保留了三个:星期日称为太阳日,星期一称为月亮日,星期六称为土星日。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都保留了五个。
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日本,他们把星期日到星期六的七天分别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