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历主要是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设计的历法。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闰的设置,那么你知道农历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吗?
农历的闰月是怎么安排的?
农历的成功之处在于闰月的巧妙设置,闰月的安排与二十四节气的安排息息相关。每个月含两个气,在前面的叫“节气”,在后面的叫“中气”。因为要合理地协调朔望月和节气之间的关系,所以农历要置闰,并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这个置闰规则一直沿用至今。
闰月的月序用上一个月的月序,在前面冠以“闰”字,称为“闰某月”。以下的中气又各回到它们所在的月序里,从而使农历中的月份同天象、物候保持相对固定的关系。
农历闰是哪个月有没有规律可循
农历闰是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一般是每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即“十九年七闰法”。
我国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例如:某年农历四月三十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三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农历是怎样编出来的?
古时候历书的内容包括各节气将发生在哪天,每月的月大、月小和各日干支名称以及何时加闰月等等。历代编制历书均由朝廷负责,故也称历书为“皇历”。
编制日历的工作实际上是计算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精确算出二十四节气的时刻,朔、望、上弦、下弦的时刻,安排农历大小月及闰月等等。
每年“春分和秋分”真的是昼夜平分吗?
民谚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就是说这两天的白天和夜间都是12小时。但要是严格地讲,却不尽如此,白天要比夜晚要稍长一些。其中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产生的折射现象。当太阳在地平线下半度左右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地平线上看到它了,考虑到太阳升起前和下落后的时间,白天比夜晚要长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