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尽管几度遭受打击,但一直能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居主导地位,正是由于儒家思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孔子世受尊崇、名扬海外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汉代的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墨并称为两大显学,但儒家思想理论一直受到诸子百家的挑战。当时的统治者,虽说对儒生礼遇有加,但诸侯多是为了招纳人才而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而已,并未真正采纳儒家的主张。在政治实践上,诸侯大都是法家和道家的信徒。
而秦最终统一中国,依靠的也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儒家思想在秦统一之后,更是一度遭到重创,焚书坑儒使儒家成为当时被打击的主要对象。好在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汉朝迅速取而代之。
汉武帝即位后,就治国之道广泛征求数百名贤能之士的意见,史称《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明他的哲学思想体系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董仲舒在治国时推行儒术,同时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顺逆,在求雨、防涝等方面屡屡皆验,取得了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至此,儒家才真正击败道家和法家,为儒学长达两千多年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纵观儒家思想学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儒家思想的精华必将为当代乃至以后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