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合而成的。
潮州地区先秦时属闽越,汉时还是一处未开发的海滨荒芜之地。直到东晋时代,才开始受到重视。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立了义安郡,郡治就在今天的潮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潮州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唐宋以后,潮州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自省会外,潮郡为大”,“他郡县皆不及”(《潮州府志》)。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海阳、澄阳两县的商贾,生意做到沪杭、律门一带,省内远至雷州和海南岛。后来他们还远到东南亚等地经商,为当地的开发和商业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潮汕人仍具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参与商品经济特别活跃,都与这一潜质有关。
商业经济的交往,人际关系的开拓,需要一种从容典雅的气氛,潮州功夫茶成了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它不同于广州茶楼那种综合性的享受,而表现出一种古雅、飘逸的风格,正好反映了古老而又年轻的潮汕平原的风土民情。
不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没有一个不喝茶的。旅居国外潮籍华侨,还以此来认同呢!那小巧玲斑的茶壶,配套齐全的茶具,精工泡制的技艺,礼仪考究的程式,都不亚于日本的茶道,表现了涸州人精雕细琢,香浓可口的美食风格。
这与潮州人喜欢“食糜(稠粥)”,用餐时端着大碗小碟,随便席地而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富丽的潮剧,典雅的乐曲和充满乡情野趣的游大标、扣英歌不也是这样吗”这大概也是古老而年轻的又一表现吧!
作为福佬民系中心的潮州市,不仅具省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文物古迹保存也相当完好,城内大片明清时期的民房和古城墙建筑,青石扳的马路,金碧辉煌的大小饲堂,会把人们的情思引向遥远的过去。
到了春节、元宵、户秋等传统节日,人们演春色、赛大标、斗锣鼓、扣英歌、游灯屏,城乡大小谜坛击鼓报猜,好不热闹;还有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湘子桥,现已修整一新,真是“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道;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据此,人们总结了福佬民俗的五大特点:
①重教兴学,书院林立,文风鼎盛。
②亲宗社团,活动频繁,凝聚力强。
③娱神活动,五花八门,艳心悦目。
④赛会攀比,争强好胜,夸耀乡里。
⑤精明务实,工趋淫巧,美典绝伦。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