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史学纵横 > 历史研究 >

战国至西汉,姓、氏逐渐合一,并形成定制

来源:历史研究  时间:2019-03-01 21:52:46

经过春秋时代的世事动荡,姓氏区别的社会依据和心理依据都发生了根本的动摇。有的大家大族衰落了,而那些小家小族反而兴旺发达起来,因此人们对姓、氏的区别已不那么讲究,姓与氏开始慢慢地合流为一,甚至改换姓氏的现象也出现了。

姓、氏合流为一以后,为了辨别身份、防止同姓结婚的男称氏、女称姓的习俗自然消亡。而且,同姓大家族无论人口、房头如何发展,都不再在姓内分氏。以楚国屈氏姓氏为例:春秋时代,屈氏十世,从中别出邢、乘两个宗族。而战国时代,屈氏八世,却没有新的“别族”现象出现。姓氏依男姓世系为所有子女继承,不再有嫡庶的区别。

秦统一中国,为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户籍制度。新的姓氏制度因此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强化。许多原本没有姓氏的庶人家庭、家族拥有了自己的姓氏。另一方面,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也就从根本上断绝了因分封而产生新氏的可能。各个宗族日益趋向独立、稳定。尽管小的变动不可避免,但是氏的数量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持续增长了。

对此,古人曾有记载“战国分争,氏族之学,久废不讲。秦灭六标,废封建,虽公族无议贵之律,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汉高帝起于布衣,太公以上,名字且无可考,况能知其族姓所出耶?故项伯、娄敬,赐姓刘氏,吕氏为皇后,亦不言何姓。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而后世莫能改焉。”

如前所述,古已有之的姓本来数量很少,秦、汉时代人们使用的姓,绝大多数都是由先前的氏转化而来,所以古人说“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至于上古沿用下来的姓,此时仍被个别宗族采用成为新型的姓。尽管其得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符号了。”这个时期的“百姓”一词,其含义也由春秋时代实指“百官有姓”之义,转化为指代一般黎民百姓:“百姓,谓天下之人,皆有族姓。言百,举其多也。”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的西迁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上面曾经说过,就在十六国时期肇始之时,今陕西境内已经有鲜...

土木堡之变的前前后后

土木堡之变的前前后后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

德国军事顾问曾力助中国抗战

德国军事顾问曾力助中国抗战

据档案记载,抗战前夕,中国先后邀请过100多名德国现役或退役...

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1949年1月,刘亚楼担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

八里桥之战象征着游牧民族时代的终结

八里桥之战象征着游牧民族时代的终结

八里桥位于北京郊区,始建于明朝,原名永通桥,因为距离通州...

中国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

孔子的学生中真有七十二贤人吗?

孔子的学生中真有七十二贤人吗?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共...

孝庄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是真的吗?

孝庄太后下嫁睿亲王多尔衮是真的吗?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孝庄太后的出生简介:她出生于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