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风水问题,我自己没有深入学习,但是从俞孔坚教授一本新作《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风水与理想景观的深层意义》(该书在台湾出版)中得到许多启发,使我对风水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因此,想在此作些介绍。
在自然界中,动物都依赖于其他的动物或植物作食物而生存,而动物亦多有其天敌。所以,动物就在演化和形成过程中存在一种生物基因,即形成一种本能,既要去寻求其所依存的食物,又要避开其天敌。
例如:一只土拨鼠,住在一片谷子地近旁的洞中,这便于取食;另外,为了饮水方便又要临近溪流或沼泽。它绝不在树林附近或乱石堆中作窝,因为那里不是其天敌猫头鹰和隼的栖息之地,就是爱吃它的蛇的经常出没之所。其打洞做窝还考虑到向阳和土质的松软,以保持在凛冽寒风中的温暖和舒适。
动物不单纯利用环境来选择其栖息地,有的还设法改造或营造合适的环境供其居住。水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设法在水溪上筑堤蓄水,以提高水位获得很多方便。另外,动物在资源有限又要维持自己或本群体生存条件的情况下,会通过各种办法保护其栖息地,使之成为具有排他性的领地。除了在视觉、嗅觉方面让对方识别该地不是其自身的栖息地外,有时会向对方发动攻击来保卫领地。
作为自然的人,与动物相比,在寻求满意的栖息地方面,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更精明的。由于全球的气候变冷,热带森林面积大为收缩,人类不得不从树栖生活转到森林草原的地上生活。在食物方面,原来依赖于植物性食物,到地面以后,就逐渐转变成依赖杂食性食物,特别是过着狩猎大型动物作为食物主要来源的生活,这时,往往就会遇到很多困难。除捕食方面遇到新情况外,在广阔的草原上,还漫游着一些可以食人的猛兽。所以,当时人类不得不为有利于狩猎、有利于避开猛兽袭击而寻找理想的环境。
由于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人类就形成了利用环境来庇护自身、保证自身安全的本能;借地物接近猎物,采取突然行动置猎物于死地;有辨析环境的凶吉和探索新的活动空间能力,以及在减少能量消耗情况下捍卫领地的本领。这些就是俞孔坚教授所指的与动物相似的一种自然人的对环境的适应,或寻求理想栖息地的生物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