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盐因其产地不同,有海盐、井盐、池盐、岩盐之分。现在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制盐的方法。
盐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按照《淮南子•修务训》的说法,盐的发明可能在伏羲与神农之间的年代,是一个叫宿沙氏的诸侯从海水中煮出来的,这恐怕是最早的海盐。井盐大概出现于秦始皇时期四川的临邛地区(今邛崃县),《华阳国志•蜀志》中有“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豆斗盐”的记载。关于古代制盐工艺的记载,以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咸篇》所叙述的最为详细,这种制盐工艺虽然是从宋元或更早以前传流下来的方法,但至今基本上仍在沿用。总之,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史,是产盐最早的国家。
海盐是在滨海地区以海水灌注盐田,然后晒干,或用铁锅煎煮海水而成。早在周朝时,我国河北、辽宁、山东一代,便有了海盐,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此外,广东、福建盐场的历史也很悠久。
池盐是用铁锅煎煮或摊晒从盐池中捞取的卤水而制成的,又名课盐。主要产于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区。最为著名的是山西解池和宁夏盐池县的马花池。
井盐是在有卤源之地凿井取卤,或于天然咸水之井汲水煎煮而成,产于四川、云南等处。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始皇时,四川临邛县(今邛崃县)就有盐井。云南的井盐区,在汉代就已设官来管理了。
岩盐是地壳中沉积成层的盐,为古代的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也叫石盐、矿盐。岩盐产于云南、西藏等地。《史记•西域志》中说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出产味道极美的赤盐和白盐。这是岩盐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