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山西的傩祭与傩戏演出习俗

来源:民俗文化  时间:2018-10-28 18:50:15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傩文化起源于古老的原始巫术,由巫术产生傩祭,增加道具、表演、歌唱等内容,发展为滩舞与滩戏,其流布范围相当广泛。地接中原的山西,由于文明开化较早,文化层次较早向高层次进展,因而保留的原始傩祭、傩戏很少。但是,在一些庙会祭祀等活动中,仍明显保留着傩祭的印迹。近年来发掘整理的曲沃任庄《扇鼓神谱》,便为我们了解、研究傩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到了周朝,在保持民间傩祭驱邪除鬼内核的基础上,使之上升为一种祭礼。《周礼•夏宫•司马下》记载:逐疫的主要人物为方相氏,服饰装扮是戴傩面、罩熊皮、穿着玄衣朱裳。逐疫的方式是入房搜求,把鬼驱赶到屋外,驱除的对象是“方良”即魍魉,还有百隶助威。

至汉代,傩祭成为官廷礼仪,在每年腊祭前一天举行。据《汉书•礼仪志》记载,主要驱疫者为中黄门扮演的“十二神兽”,它们专吃酗、虎、魅、不祥、咎、梦、磔死、寄生、观、巨、虫、疫鬼,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威。

至唐代,主要驱疫者改变为十二神人,他们手拿数尺长的麻鞭,“振之声甚厉”。参加傩礼的内容更加丰富,娱人的成分更浓厚,并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唐代诗人孟郊《弦歌行》和宋代词人苏轼《除日诗》都记写了民间傩祭习俗。统观傩文化的发展,有如下演进轨迹:

原始巫术→傩祭→宫庭傩仪 民间乡傩

曲沃任庄《扇鼓神谱》,原存任庄村许姓家族,经戏曲工作者整理后己公开发表。它是许姓家族傩祭活动的演出底本,全面记述了傩祭的内容、形式和礼仪规范。它演出的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日,这与古代在正月望夜举行傩祭相合。但演出比宫庭傩仪更为自由灵活。驱鬼除疫的主要演员为“十二神家”,是由汉代的“十二神兽”,唐代的“十二神人”演化而来的。

扮演十二神家的服饰为内着黑袍、红裤,外罩白羊皮袄,头戴红缨凉帽,手持扇鼓,这种装扮,既沿袭了汉代大傩中方胡氏“蒙熊皮、玄衣朱裳”,同时戴“红缨凉帽”又着上了清朝服饰的时代色彩。在祭祀游村时,为各家各户收灾驱疫的“马马子”,也是由汉大傩中的方相氏演化而来,他手执驱神的法器神鞭,每至一家门口前甩得叭叭作响,具有慑鬼驱鬼的功能。

傩戏的演出,由十二神家扮演剧中角色,有一定的戏剧情节,但仍使用祭祀时的装饰、道具,仍在同一场所表演。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图文阅读>>>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习俗的来历、来源及形成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自然周期性变化带来的各种制约和限...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的特点、民俗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民俗文化具有诸多特征,民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习俗

自然崇拜是贵州各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方式主要...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结亲仪式及其特点

结亲是婚礼中最隆重的礼仪,它包括送亲、迎亲和婚仪三个方面...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少数民族诞生礼的信仰与禁忌

(1)苗族。苗族认为告央乃掌管生命之神。婚后不育的妇女,是告...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西南少数民族婚礼的禁忌

(1)苗族。剑河县下岩寨苗族结亲不忌姓氏(指汉姓),只忌同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我国不同地方的满月剃头习俗

在浙江绍兴一带,满月剃头时外婆家要送各色礼物,其中必有圆...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苏州地区婴儿满月的剃头习俗

在江苏苏州民间,旧时习俗对小孩的剃头极为重视,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