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八月十五满月为标志的节日,这一天正是秋天三个月的中间时间,所以叫中秋。
中秋是丰收的季节,人们把满月看作团圆、丰收、吉祥的象征。从远古有农业生产活动时开始,中同人在春天农耕活动开始的时候就要举行“春祈”,向神和祖先祈祷,请他们帮助农业生产能够获得丰收;秋天收获农作物的时候,就要举行相应的“秋报”活动,就是把刚刚收获的农产品献给神,作为对他们的报答,也希望在明年的农业生产中继续得到他们的帮助。“秋报”活动是形成中秋节的文化因子之一,在中国,不少地方至今仍然保持着一些习俗,每到这时,人们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感谢土地之神、五谷之神,用当年新收获的粮食做成食品,敬献给他们。
除了土地神、五谷神、祖先以外,在中秋节接受人们敬拜的还有月神。在古人看来,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了不起的神灵,根据它的圆缺变化,人们可以计算农时,所以,它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中国历史上的周代已经有了秋分的时候祭月的仪式活动,那时天子要在春天的早晨拜日,在秋天的夜晚祭月。这说明拜月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在,每到中秋节时,很多地方仍然流行拜月,人们在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秋天新鲜的水果,把月神像放在对着天上月亮的方向,点上红色的蜡烛,全家人按照年龄、辈份的长幼,一一向月亮行礼(但是男人并不叩拜),然后,主妇按照家里的人口数,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全家人一起分吃月饼,象征着全家团圆。从这些节日习俗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带给自己丰收的神灵充满了感激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秋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了,“秋报”的习俗逐渐淡化,拜月的习俗中也掺入了越来越多的世俗生活的内容。据古籍记载,宋代时的中秋夜,不论贫富,人们都要在庭院中焚香拜月,不过,这时的拜月,人们心中已经“各有所朝”,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要对月祈祷,比如男子希望自己得到功名利禄,女子则希望自己能够有嫦娥一样的美貌和美满的家庭。可见,那时中秋节拜月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感谢神灵,而是同时掺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