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恩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诗的前四句点明李白在沙丘城处境,自称“酒中仙”者竟对鲁酒(嫌酒欠醇)提不起兴致,齐歌也失去了情怀,为什么?“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原来诗人的兴致与情怀皆化作思念友人的“汶水”,浩浩荡荡地奔向杜甫所在的南方………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表达了诗人在田家“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的欢愉情怀: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莉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的前四句指题中的“下终南山”,以下为“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第二个四句表达了山人的热情好客(相携)、童儿的活泼可爱、田家的简朴(荆扉——荆条编的门),以及村野清幽的自然环境。最后六句表达了主客同欢,频频举觞;长歌高吟,直至河淡星稀;客醉主乐,忘乎所以……展示了诗人在田家难得欢醉的心情。能与李白“欢言”,料想那个斛斯山人也是一个隐居山村的文雅之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题稍长,点明的是“闻”与“遥寄”,这样的诗在艺术表现上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既不能握手言别,亦无法挥泪表情,但诗人以“我寄愁心与明月”以常人意想不到的佳句,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诗外,料想王昌龄在流放道上,及至流放地之后,一定能常常望见头上的寄有李白愁思的那轮明月。其实,这亦是李白与王昌龄“心中”的一轮明月,只要心中明月常明,就会感悟到彼此就在身边。
贺知章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直至贺知章殁后,李白仍念念不忘,有诗可证:
《对酒忆贺监二首》(今录其一)并序: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官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一个人在一生中最难得的是未成名时遇知己,贺知章居然解下所佩金龟换酒与李白共饮,旧地重游,“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再看《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