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出埃及记》记载,由于历史原因,身居埃及的以色列人长期受着埃及法老的压迫,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摩西奉上帝之命,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在摆脱了埃及人的追击之后,队伍进入了旷野。
由于困乏、缺水、行路艰难,人们怨声载道。到第二个月15日,队伍走到以琳和西乃之间的旷野,没有了粮食,于是有人就不切实际地抱怨说:“在埃及的时候,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现在把我们领出埃及,来到旷野,是存心要将人饿死。”
后来,“惜埃及的肉锅”便成了谚语,比喻“由于畏惧前途的艰险,而留恋往昔的苟安”。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中说:“由于害怕革命的危险,他们曾经退回去,追求埃及的肉锅。”马克思用此来说明法国农民对路易•波拿巴所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外,西方人还用“埃及的肉锅”比喻“富裕生活”或“丰盛的筵席”,多含有讥讽意味。